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路得记 1
以利米勒全家迁往摩押
1 士师统治的时候,国中有饥荒。在犹大的伯利恒,有一个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 2 这人名叫以利米勒,他的妻子名叫拿娥米;他两个儿子,一个名叫玛伦,一个名叫基连,都是犹大伯利恒的以法他人。他们到了摩押地,就住在那里。 3 后来拿娥米的丈夫以利米勒死了,剩下她和两个儿子。 4 两个儿子娶了摩押女子,一个名叫俄珥巴,第二个名叫路得,在那里住了约有十年。 5 玛伦和基连二人也死了,剩下拿娥米,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
路得跟拿娥米回伯利恒
6 拿娥米与两个媳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回去,因为她在摩押地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给他们。 7 她和两个媳妇就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上路回犹大地去。 8 拿娥米对两个媳妇说:“你们各自回娘家去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待已故的人和我一样。 9 愿耶和华使你们各自在新的丈夫家中得归宿!”于是拿娥米与她们亲吻,她们就放声大哭, 10 对她说:“不,我们要与你一同回你的百姓那里去。” 11 拿娥米说:“我的女儿啊,回去吧!为何要跟我去呢?我还能生儿子作你们的丈夫吗? 12 我的女儿啊,回去吧!我年纪老了,不能再有丈夫。就算我还有希望,今夜有丈夫,而且也生了儿子, 13 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能守住自己不嫁人吗?我的女儿啊,不要这样。我比你们更苦,因为耶和华伸手击打我。” 14 两个媳妇又放声大哭,俄珥巴与婆婆吻别,但是路得却紧跟着拿娥米。
15 拿娥米说:“看哪,你嫂嫂已经回她的百姓和她的神明那里去了,你也跟你嫂嫂回去吧!” 16 路得说:
“不要劝我离开你,
转去不跟随你。
你往哪里去,
我也往哪里去;
你在哪里住,
我也在哪里住;
你的百姓就是我的百姓;
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
17 你死在哪里,
我也死在哪里,葬在哪里。
只有死能使你我分离;
不然,愿耶和华重重惩罚我!”
18 拿娥米见路得决意要跟自己去,就不再对她说什么了。
19 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她们到了伯利恒,全城因她们骚动起来。妇女们说:“这是拿娥米吗?” 20 拿娥米对她们说:
“不要叫我拿娥米,
要叫我玛拉,
因为全能者使我受尽了苦。
21 我满满地出去,
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
耶和华使我受苦,
全能者降祸于我。
你们为何还叫我拿娥米呢?”
22 拿娥米从摩押地回来了,她的媳妇摩押女子路得跟她在一起。她们到了伯利恒,正是开始收割大麦的时候。
应用注释
1:1 路得的故事发生在士师统治时期的某个时候。这是以色列的黑暗时期,那时“各人任意而行”(士师记17:6;21:25)。但在那些黑暗和邪恶的时代,仍有一些人跟随上帝。拿俄米和路得是忠诚、友谊和承诺的非凡榜样——无论是对上帝还是对彼此。
1:2 摩押位于死海以东,是士师时期压迫以色列的国家之一(士师记3:12-30),因此两国彼此敌对。以色列的饥荒一定非常严重,以至于以利米勒将他的家人迁往那里。即使以色列已经击败了摩押,两国之间的关系仍然紧张。以利米勒和他的家人被称为以法他人,因为以法他是伯利恒的早期名称。
1:4-5 与摩押人建立友好关系是不被鼓励的(申命记23:3-6),但可能并不被禁止,因为摩押人居住在应许之地之外。然而,与迦南人(或居住在应许之地边界内的其他民族)通婚是违背上帝律法的(申命记7:1-4)。摩押人不被允许在会幕中敬拜,因为他们在出埃及时没有让以色列人通过他们的土地。
作为上帝的选民,以色列人应该为其他国家树立圣洁生活的榜样。然而,讽刺的是,上帝使用摩押女子路得作为真正属灵品格的榜样。这表明当时以色列的生活是多么黯淡。
1:8-9 在古代,几乎没有什么比成为寡妇更糟糕的了。这些妇女常常被利用或忽视,几乎总是陷入贫困。因此,上帝的律法规定,寡妇亡夫的最近亲属应该照顾她。但拿俄米在摩押没有亲戚,她也不知道在以色列是否有任何亲戚还活着。
即使在绝望的处境中,拿俄米也有无私的态度。虽然她决定返回以色列,但她鼓励路得和俄珥巴留在摩押,重新开始她们的生活,尽管这意味着她自己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像拿俄米一样,我们必须考虑他人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需要。正如拿俄米所发现的,当我们无私地行动时,其他人会受到鼓励,效仿我们的榜样。
1:11-14 拿俄米在这里的评论(“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吗?”)指的是叔嫂婚姻,即亡夫的兄弟有义务照顾他的寡妇(申命记25:5-10)。这条律法使寡妇免于贫困,并为亡夫的家庭延续姓氏提供了一种方式。
由于拿俄米没有其他儿子可以嫁给路得或俄珥巴,她鼓励她们留在自己的家乡并改嫁他人。俄珥巴同意了,这是她的权利。但路得愿意放弃安全和生子的可能性,以便照顾拿俄米。
1:16-17 路得是摩押女子,但这并没有阻止她敬拜真神,也没有阻止上帝接受她的敬拜并大大赐福给她。以色列人并不是上帝唯一所爱的民族。上帝拣选以色列人作为让世界认识他的民族。这在耶稣基督作为犹太人出生时得到了应验。通过他,全世界都可以认识上帝。使徒行传10:35说,他“悦纳各国中敬畏他、行义的人”。上帝接纳所有敬拜他的人;他通过人工作,无论他们的种族、性别或地位如何。《路得记》是上帝公正的完美例子。尽管路得属于一个常常被以色列人鄙视的民族,但她因她的忠诚而蒙福。她成为大卫王的曾祖母和耶稣的直系祖先。没有人应该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服侍上帝。上帝可以利用每一种情况来建立他的国度。
1:20-21 拿俄米经历了严重的苦难。她离开以色列时已婚,是两个儿子的母亲,生活安稳。她回来时成了寡妇,没有孩子,一贫如洗。拿俄米改名以表达她所感受到的苦楚和痛苦。拿俄米并没有通过公开表达她的痛苦来拒绝上帝。然而,她似乎忽视了她与路得和上帝的关系中所拥有的巨大资源。当你面对痛苦的时刻,上帝欢迎你诚实的祷告,但要小心不要忽视他在你当前的关系中所提供的爱、力量和资源。不要让苦楚和失望蒙蔽了你的机会。
1:22 伯利恒位于耶路撒冷西南约五英里处。这个城镇被茂密的田野和橄榄园环绕。它的收成丰富。
路得是大卫和耶稣的祖先。路得和拿俄米回到伯利恒无疑是上帝计划的一部分——大卫将在这个城镇出生(撒母耳记上16:1),正如先知弥迦所预言的(弥迦书5:2),耶稣基督也将在这里出生。因此,这次迁移对路得和拿俄米来说不仅仅是方便。它导致了上帝应许的实现。
1:22 由于以色列的气候相当温和,每年有两次收获,分别在春季和秋季。大麦的收获在春季进行,正是在这个充满希望和丰盛的时期,路得和拿俄米回到了伯利恒。伯利恒是一个农业社区,因为正值收获季节,田里有许多剩余的谷物。这些谷物可以被收集(拾取),然后制成食物。(有关拾取的更多信息,请参见2:2-3的第一个注释。)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