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腓利门书
问候
1 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同弟兄提摩太,写信给我们所亲爱的同工腓利门、 2 亚腓亚姊妹,和我们的战友亚基布,以及在你家里的教会。 3愿恩惠、平安从我们的父上帝和主耶稣基督归给你们!
腓利门的爱心和信心
4 我在祷告中记念你的时候,常为你感谢我的上帝, 5 因听说你对众圣徒的爱心,和你对主耶稣的信心。 6 愿你与人分享信心的时候,能产生功效,让人知道我们所行的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做的。 7 弟兄啊,由于你的爱心,我得到极大的快乐和安慰,因为众圣徒的心从你得到舒畅。
保罗为阿尼西谋请求
8 虽然我靠着基督能放胆吩咐你做该做的事, 9 可是像我这上了年纪的保罗,现在又是为基督耶稣被囚的,宁可凭着爱心求你, 10 就是为我在捆锁中所生的儿子阿尼西谋求你。 11 从前他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 12 我现在打发他回到你那里去,他是我心肝。 13 我本来有意将他留下,在我为福音所受的捆锁中替你伺候我。 14 但不知道你的意见,我不愿意这样做,好使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而是出于自愿。 15 他暂时离开你,也许是要让你永远得着他, 16 不再是奴隶,而是高过奴隶,是亲爱的弟兄;对我确实如此,何况对你呢!无论在肉身或在主里更是如此。
17 所以,你若以我为同伴,就接纳他,如同接纳我一样。 18 他若亏负你,或欠你什么,都算在我的账上吧, 19 我必偿还。这是我—保罗亲笔写的。我并不用对你说,甚至你自己也亏欠我呢! 20 弟兄啊,希望你使我在主里因你得益处,让我的心在基督里得到舒畅。
21 我写信给你,深信你必顺服,知道你所要做的,必过于我所说的。 22 此外,还请给我预备住处,因为我盼望藉着你们的祷告,必蒙恩回到你们那里去。
最后的问安
23 为基督耶稣与我一同坐监的以巴弗问候你。 24我的同工马可、亚里达古、底马、路加也都问候你。 25愿主耶稣基督的恩与你们的灵同在。
应用注释
1:1 保罗写这封信的时间大约是主后60年,当时他在罗马被软禁(见使徒行传28:30-31)。阿尼西谋原是腓利门家中的奴隶,腓利门是一位富有的哥罗西信徒。阿尼西谋逃离腓利门后到了罗马,在那里遇见了保罗,显然是在保罗带领下信了主(腓利门书1:10)。保罗使阿尼西谋明白逃跑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并劝他返回哥罗西,尽管他在那里可能面临严厉的惩罚。保罗写这封信给腓利门,是为了鼓励他与逃跑的奴隶和好。
1:1 有关保罗生平的更多信息,请参见第1899页的资料。提摩太的名字与保罗共同出现在哥林多后书、帖撒罗尼迦前后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和腓利门书,其中后三卷属于“监狱书信”。提摩太是保罗信赖的同伴,保罗也写了两封书信给他(提摩太前后书)。有关提摩太的资料,请参见第2103页。
1:1 腓利门是住在哥罗西的希腊地主。他是在保罗的事工中信主的,哥罗西教会常在他家聚会。
1:2 亚腓亚可能是腓利门的妻子。亚基布可能是腓利门的儿子,或是哥罗西教会的长老之一。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保罗都把他列为信件的收信人,可能是为了让他与腓利门一起阅读此信,并鼓励他采纳保罗的建议。保罗提到提摩太也参与发信,或许是为了让腓利门知道,这并非保罗一人的请求。
1:2 初期教会通常在信徒家中聚会。因为那时有零星的逼迫,加上建造教堂的费用高昂,所以尚未普遍建造专门的教会建筑。
1:4–7 就像长途跋涉中喝到清凉的水一样,这位名叫腓利门的弟兄是令人“清新”的人。他总能使弟兄姊妹的心灵得着复苏与恢复。他的爱心和慷慨激励并滋养了他们。腓利门对保罗的爱和忠心也令保罗得到鼓舞。你对别人来说是个清新的影响,还是令他们更沉重?不要总用抱怨和问题来消耗他人,而要用鼓励、爱心和乐意帮助的态度来振奋他人的心灵。
1:6 保罗为腓利门的祷告,为接下来他将提出的请求做了铺垫。腓利门的信心是活跃的,他乐意与人分享属灵的祝福。随着他对基督为他所成就的一切有更深的认识,他更可能正面回应保罗为阿尼西谋所作的请求。你是否在积极、有效地分享你的信仰、资源和爱?你是否因为与你神的同行经历,而拥有了慷慨的心?你在基督里有哪些属灵的美善经验?请用行动将你的慷慨表达出来——分享你的时间、资源和智慧。
1:8–9 保罗身为长者和使徒,原本可以凭权柄命令腓利门善待那位逃跑的奴隶,但他并未这样做。他的请求是基于腓利门对基督的信仰承诺。保罗希望腓利门的顺服是出于真心,而非勉强。当你要就某件事劝勉他人时,你是靠权柄讲话,还是基于他们的信仰?像保罗一样,假设对方有善意而非恶意,并坦然陈明你的请求。
保罗是处理基督徒之间冲突的榜样。要修复裂痕或调解纷争,信任必须重新建立。注意保罗的做法:(1)与当事人建立认同感,称腓利门为“弟兄”(1:7),称阿尼西谋为“我儿子”(1:10);(2)是请求,而非命令;(3)寻求对方出于自由意愿的回应,而不是强制顺从;(4)诉诸于爱,而非权力;(5)愿意承担损失,付出代价以促成和好。不要滥用权力或地位,而要效法保罗,重建信任关系。
1:10–17 在狱中,保罗带领阿尼西谋信主。他劝腓利门作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不仅要原谅这个逃跑的奴隶,还要将他当作亲如手足的弟兄来接纳。作为基督徒,我们应当像我们被饶恕一样去饶恕他人(马太福音6:12;以弗所书4:31-32)。真正的饶恕是按你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对方。你是否还有未曾饶恕的人?若对方是信主的,要以兄弟姊妹的心态对待他;若对方未信主,也要以爱心接待,彰显基督的宽恕——这原本是我们也不配得的。
1:10 在罗马法律中,主人有权处死逃奴,因此阿尼西谋非常害怕。保罗写信给腓利门,是为了让他明白与阿尼西谋之间的关系已有了变化——他如今是弟兄,而非财产。“成为我儿子”表明阿尼西谋已成为基督徒。
1:11–15 “阿尼西谋”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有用的”。保罗巧妙地使用双关语,说他过去对腓利门无益,如今却对腓利门和保罗都很有益。尽管保罗希望他留在身边,但仍决定把他送回去,并请求腓利门不仅原谅这个逃奴,也将他视为在基督里的弟兄接纳。
1:15–16 奴隶制度在罗马帝国极其普遍。在那个时代,基督徒还没有足够的政治力量去改变这种制度。保罗既未明确反对,也未支持奴隶制度,但他致力于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福音是透过改变人心来渐渐影响社会结构的(参见哥林多前书7:20-24;以弗所书6:5-9;歌罗西书3:22-4:1)。
1:16 阿尼西谋成为基督徒后,与腓利门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不再只是奴隶,更是弟兄。两人都是神家的一员,在基督里是平等的。信徒在神家中的身份超越了其他一切区分,包括种族、性别、阶层、教育背景或财富状况。今日的基督徒有时会因为自以为比别人优越,而轻看弟兄姊妹。要记得我们在基督里都是平等的(加拉太书3:28)。我们如何对待基督身体里的其他成员,反映出我们对基督所施怜悯与恩典的理解程度。
1:17–19 保罗真诚地爱阿尼西谋。他表达爱的方法是愿意亲自承担阿尼西谋可能欠腓利门的债务或所犯的过错。保罗对这位初信者的投资,必定极大地鼓舞并坚定了他的信仰。教会中也有许多属灵初生者,需要你这样牺牲地投入。请甘心乐意地投资在他人生命中——通过查经、祷告、鼓励、支持与友谊来建立他们。
1:17 保罗称腓利门为“同伴”,并非商业合伙人之意,而是指在恩典中的伙伴。保罗和腓利门都经历过主耶稣的救恩,因此在基督里是平等的。今天,教会中的关系往往只是相互容忍,而不是真正的伙伴关系。求神帮助你学习以祂的爱去关心他人,将他们当作恩典中的同工和弟兄,而不仅是一起服事的人。愿我们在对基督的共同信心中合而为一,在感恩中建立紧密的连结。
1:19 “你自己也是亏欠于我”,意思是腓利门是保罗带领信主的。保罗是腓利门属灵的父亲,因此他希望腓利门因感恩而接纳阿尼西谋,愿意以饶恕的心回应。
1:22 保罗写完这封信后不久就被释放,但圣经并未记载他是否真的回到哥罗西。
1:23 以巴弗是哥罗西人,建立了当地的教会(参见歌罗西书1:7)。他是教会中的英雄,在教会面对逼迫和异端时,他致力于维系合一。他将哥罗西的情况告诉保罗,使保罗写信回应。他向哥罗西信徒问安,显示出他对他们的深爱(歌罗西书4:12–13)。他可能因传福音而与保罗一同被囚。
1:24 马可、亚里达古、底马和路加也在歌罗西书4:10–14中被提到。马可曾与保罗和巴拿巴同行第一次宣教之旅(使徒行传12:25–13:5),也写下《马可福音》。路加曾参与保罗第三次宣教旅程,写下《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底马曾忠于保罗一段时间,后来却离弃了他(参见提摩太后书4:10)。
1:25 保罗劝腓利门与他的奴隶和好,接纳他为神家的弟兄。和好意味着重建关系。基督使我们与神与人和好。人与人之间有许多隔阂——如种族、社会地位、性格差异等——但基督能打破这一切。耶稣基督改变了阿尼西谋与腓利门的关系,使他从奴隶变为弟兄。基督也能改变我们看来最无望的人际关系,使之成为深厚而充满爱的友谊。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