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 14 - 不要论断他人 (附应用注释)

罗马书 14 - 不要论断他人 (附应用注释)

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罗马书 14


不可评断弟兄

1 信心软弱的,你们要接纳,不同的意见,不要争论。 2 有人信什么都可吃;但那软弱的,只吃蔬菜。 3 吃的人不可轻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也不可评断吃的人,因为上帝已经接纳他了。 4 你是谁,竟评断别人的仆人呢?他或站立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会站立,因为主能使他站稳。 5 有人看这日比那日强;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样。只是各人要在自己的心意上坚定。 6 守日子的人是为主守的。吃的人是为主吃的,因他感谢上帝;不吃的人是为主不吃的,他也感谢上帝。

7 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而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而死。 8 我们若活,是为主而活;我们若死,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死或活总是主的人。 9 为此,基督死了,又活了,为要作死人和活人的主。 10 可是你,你为什么评断弟兄呢?你又为什么轻看弟兄呢?因我们都要站在上帝的审判台前。 11 经上写着:

“主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

万膝必向我跪拜;

万口必称颂上帝。”

12 这样看来,我们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事在上帝面前交代。


不可使弟兄跌倒

13 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评断,宁可决意不给弟兄放置障碍或绊脚石。 14 我凭着主耶稣确知深信,凡物本来没有不洁净的,除非人以为不洁净的,在他就不洁净了。 15 你若因食物使弟兄忧愁,就不是按着爱心行事。基督已经为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使他败坏。 16 所以,不可让你们的善被人毁谤。 17 因为上帝的国不在乎饮食,而在乎公义、和平及圣灵中的喜乐。 18 凡这样服侍基督的,就为上帝所喜悦,又为人所赞许。 19 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平与彼此造就的事。 20 不可因食物毁坏上帝的工作。一切都是洁净的,但有人因食物使人跌倒,这在他就是恶了。 21 无论是吃肉是喝酒,是什么别的事,使弟兄跌倒,一概不做,才是善的。 22 你有信心,就要在上帝面前持守。人能在自己以为可行的事上不自责就有福了。 23 若有人疑惑而吃的,就被定罪,因为他吃不是出于信心。凡不出于信心的都是罪。


应用注释

14:1-23 什么是软弱的信心?保罗所说的,是指那些尚未成熟、还没有足够力量抵挡外在压力的信心。例如,一个曾拜偶像的人信主后,虽然知道是因信基督得救,也知道偶像并无真实能力,但她若吃了曾供过偶像的肉,可能因过去的经验而感到良心不安。又比如,一个习惯在犹太节期敬拜神的人,信主后虽然明白不是靠守节期得救,但在节期若不献上敬拜,可能会觉得内心空虚不忠。

     保罗以爱心对待这些软弱的信徒。他们都凭着良心行事,但这些个人的顾虑不该成为教会的规则。当然,有些问题是信仰核心,值得坚持,但许多争议其实源于个别差异,不应立为规范。我们应持守这样的原则:在基本信仰上要合一,在非基本问题上要有自由,在一切事上要有爱。

14:1 谁是信心软弱的,谁是刚强的?我们每个人在某些方面是刚强的,在其他方面却软弱。如果你可以在罪人中间生活而不受其影响,那你在这方面就是刚强的;若你必须避免某些活动、人物或场所以保护自己的属灵生命,那你在这方面就是软弱的。我们需要常常自我省察,辨明自己的强项和弱点。当有疑问时,问问自己:我做这件事会不会犯罪?我能影响别人行善,还是会被带偏?

     在我们刚强的领域,就不必惧怕与世俗接触,反而该出去为主服事。但在软弱的方面,我们要谨慎,避免不智的冒险,并求神加力。若信心刚强却逃避世界,就无法完成主托付的使命;若信心软弱却贸然接触试探,就是极不明智的行为。

14:1 保罗预期教会内部对可争议之事会有不同意见。他劝勉我们不要因意见不同而争论。差异并不可怕,不需回避,而应以爱心接纳。即便在最理想的教会,也不可能事事意见一致。透过彼此分享与交流,我们反而能更深入理解圣经的教导。要接纳、倾听和尊重他人。不同的看法不必导致分裂,反而可以带来彼此学习与关系的丰富。

14:2 提到“有人信百物都可吃”,可能是指那些不受饮食禁令束缚、良心允许他们吃曾献过偶像的肉的基督徒。而另一些信徒则坚持只吃蔬菜,拒绝吃任何可能与偶像有关的肉。

     为什么信徒会吃到献过偶像的肉?在罗马时代,献祭是宗教、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核心。献给偶像的祭品只烧掉一部分,剩下的常被送到市场贩卖。基督徒很容易在市场或朋友家里吃到这种肉。有些人认为偶像是虚无的,因此吃这样的肉无妨;另一些人为了不伤良心,宁愿戒肉。这问题对曾拜偶像的信徒尤其敏感,因为这样的食物容易勾起过去的罪行,使他们信心动摇(保罗在哥林多前书8章也提到这个问题)。

14:10-12 每个人都要向基督交账,而不是向人。教会在对待圣经明确禁止的罪(如奸淫、说谎、作弊、贿赂、偷盗)时必须坚定立场,但不该制定圣经未规定的额外规则,并将其与神的律法等同。有时,我们的道德判断其实是基于个人意见、偏好或文化观念,而不是神的话语。若如此,就表明我们的信心是软弱的——我们不相信神有能力引导祂的儿女。当我们站在神面前交账时,不会关心其他信徒做了什么(参林后5:10)。

14:13-23 有些基督徒会以“软弱的弟兄”为借口来支持自己的偏见和标准。他们说:“你必须照这个标准活,否则会绊倒别人。”但实际上,这样的说法常常只是为了维护自己,而非真的考虑他人。保罗确实劝我们要体贴信心软弱的人,不可伤害他们的良心,但我们也不必为了迎合那些操控他人、强加个人看法的人而牺牲在基督里的自由。我们既不要惧怕他们,也不要批评他们,只要尽力紧紧跟随基督。

14:13 刚强和软弱的信徒都可能成为别人跌倒的原因。刚强却不敏感的信徒可能炫耀自己的自由,轻率地伤害他人的良心;过于敏感或律法主义的信徒则可能用繁琐的规则束缚他人,引发纷争。保罗盼望信徒既在信心上刚强,也对他人充满体贴。因为我们在不同方面各有强弱,需要不断留意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

14:14 在耶路撒冷会议(徒15章)中,耶路撒冷教会请外邦信徒不要吃献过偶像的肉。保罗虽然出席该会议,并接受了这一请求,但不是因为他认为吃这类肉本身就是错,而是因为这种行为会严重冒犯许多犹太信徒。保罗并不愿为此引发教会分裂,因此他说:“若有人看某食物为污秽,在他看来就是污秽的。”他尽可能尊重别人的良心。

     信徒要彼此接纳,不论意见如何。但若遇到分歧,如何处理?保罗的回答是:不论立场为何,都要以爱心行动,维护教会的和睦。回想你上一次在信仰观点上与弟兄姐妹产生分歧时,你的反应是出于爱,还是论断?是否可以更好地处理?

14:17-19 我们作为神家的一部分,是一个活的、彼此关联的群体。既然是属神国度的子民,就不可让圣经未规定的个人信念成为争执之因。若我们优先寻求神国的价值(太6:31, 33),我们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追求信仰合一,并得着圣灵所赐的喜乐(罗5:1-2;加5:22)。以这样的心态行事,我们便能讨神喜悦,也能促成教会的和睦。

14:20-21 罪并非纯属个人的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影响别人,我们必须常常为别人着想。神造我们是为彼此倚靠,而不是独立自足。我们若信心刚强,就应以无骄傲、不自高的态度,去爱、忍耐并节制地对待别人。

14:23 当然,我们应当远离圣经所禁止的行为,但对某些圣经未明言的事,我们就要遵从良心。“凡不出于信心的就是罪”,意思是若我们违背了心中的信念而行事,就会留下愧疚或不安的良心。当神向我们显明某事对我们而言是错的,我们就该避免行那事;但我们也不可因此去论断那些在该事上有自由的基督徒。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