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 10 - 扫罗受膏为王 (附应用注释)

撒母耳记上 10 - 扫罗受膏为王 (附应用注释)

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撒母耳记上 10


1 撒母耳拿一瓶膏油倒在扫罗的头上,亲吻他,说:“耶和华岂不是膏你作他产业的君王吗? 2 你今日离开我之后,会在便雅悯境内的谢撒,靠近拉结的坟墓,遇见两个人。他们会对你说:‘你要找的几匹母驴已经找到了。看哪,你父亲不为驴子的事挂虑,反为你担忧,说:我为儿子该做些什么呢?’ 3 你从那里往前走,到了他泊的橡树那里,会遇见三个往伯特利去敬拜上帝的人:一个带着三只小山羊,一个带着三个饼,一个带着一皮袋酒。 4 他们会向你问安,给你两个饼,你就从他们手中接过来。 5 然后你要到上帝的山去,在那里有非利士的驻军。你到了城里的时候,会遇见一队先知从丘坛下来,前面有鼓瑟的、击鼓的、吹笛的、弹琴的,他们都受感说话。 6 耶和华的灵必大大感动你,你就与他们一同受感说话,转变成另一个人。 7 这征兆临到你,你就要趁机做该做的事,因为上帝与你同在。 8 你要在我以先下到吉甲。看哪,我必下到你那里献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你那里指示你当做的事。”


扫罗受感说话

9 扫罗转身离开撒母耳,上帝就改变他,赐给他另一颗心。当日这一切征兆都应验了。 10 他们来到那座山,看哪,有一队先知遇见扫罗。上帝的灵大大感动他,他就在先知中受感说话。 11 所有先前认识扫罗的人看见了,看哪,他和先知一同受感说话,百姓就彼此说:“基士的儿子遇见了什么呢?扫罗也在先知中吗?” 12 那地方有一个人说:“这些人的父亲是谁呢?”因此就有一句俗语说:“扫罗也在先知中吗?” 13 扫罗受感说完了话,就上丘坛去了。

14 扫罗的叔叔问扫罗和他的仆人说:“你们到哪里去了?”他说:“我们找驴子去了。但我们找不到,就去了撒母耳那里。” 15 扫罗的叔叔说:“告诉我撒母耳对你们说了些什么。” 16 扫罗对他的叔叔说:“他明明告诉我们,驴子已经找到了。”至于撒母耳所说君王的事,扫罗没有告诉叔叔。


抽签得扫罗为王

17 撒母耳召集百姓到米斯巴耶和华那里。 18 他对以色列众人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说:‘我领以色列出埃及,救你们脱离埃及人的手,以及脱离欺压你们各国之人的手。’ 19 你们今日却厌弃救你们脱离一切灾祸和患难的上帝,对他说:‘求你立一个王治理我们。’现在你们应当按支派和宗族站在耶和华面前。”

20于是,撒母耳叫以色列众支派近前来抽签,抽到了便雅悯支派。 21 然后,他叫便雅悯支派按宗族近前来,抽到了玛特利族,接着又抽到了基士的儿子扫罗。众人寻找他却找不到, 22 就再问耶和华说:“那人来到这里了没有?”耶和华说:“看哪,他藏在物品堆中。” 23 众人就跑去从那里领他出来。他站在百姓中间,比众百姓高出一个头。 24 撒母耳对众百姓说:“你们看到了耶和华所拣选的人吗?众百姓中没有人可以与他相比。”众百姓就欢呼说:“愿王万岁!”

25 撒母耳将君王的典章对百姓说明,又记在书上,放在耶和华面前,然后撒母耳遣散众百姓,各回自己的家去了。 26 扫罗也往基比亚自己的家去,有一群心中被上帝感动的勇士跟随他。 27 但有些无赖之辈说:“这人怎么能救我们呢?”他们就藐视他,不送礼物给他。扫罗却保持沉默。


应用注释

10:1 当以色列的君王登基时,不仅要接受加冕,还要受膏。加冕是政治性的仪式,确立君王的统治地位,而受膏则是宗教性的仪式,使君王成为上帝在百姓中的代表。君王的受膏通常由祭司或象征着上帝的圣灵同在和大能在他生命中的运行。这一受膏仪式提醒君王,他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必须依靠上帝的智慧来治理百姓,而不是倚靠自己的能力。  

10:6 扫罗为何在被圣灵充满后仍会犯下恶行?在旧约时期,上帝的灵常常“降临”在人身上,使他们能够完成上帝的特定使命。例如,以色列的士师在拯救国家时,常常得到圣灵的能力(士师记 3:8-10)。然而,这种圣灵的同在并不总是持久的,而是为了特定的任务临时赐下。有时,圣灵甚至会降临在不信的人身上,使他们能够完成特殊的任务(民数记 24 章;历代志下 36:22-23)。圣灵赋予这些人能力去完成上帝的旨意,但并不一定塑造他们的品格,如节制等属灵果子。扫罗在作王初期,因圣灵的工作而焕然一新(撒母耳记上 10:1-10)。但随着权力的增长,他的骄傲也日益膨胀,最终他不再寻求上帝的引导,圣灵离开了他(16:14),他也偏离了顺服上帝的道路。  

10:10-11 先知是传达上帝话语的人。虽然上帝确实指示许多先知预言未来事件,但他更希望他们教导和激励人们忠于他。当扫罗的朋友听到他讲出受圣灵感动的话时,他们惊讶地问:“扫罗也在先知中吗?” 这表达了他们对扫罗突然表现出对上帝的热心感到惊讶,就像今天人们可能会说:“他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宗教虔诚了?”  

10:19 上帝原是以色列真正的君王,但百姓却执意要求另立人王。试想一下,人竟然愿意舍弃上帝的带领,而去依赖一个人的治理!纵观历史,人们一直拒绝上帝,这种情况至今仍在发生。你是否也在推开上帝,转而把某个人或某件事当作你的“王”或最优先考虑的对象?虽然我们生活在世俗政权之下,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上帝当作最高的君王。认真思考这些以色列王的故事,以免自己也步入拒绝上帝的歧途。  

10:20 以色列人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了第一位君王,可能使用了乌陵和土明——这是大祭司所持有的两块板或石片,专门用来求问上帝的旨意。这种抽签的方式表面上看似偶然,实际上却完全是上帝的安排。只有大祭司才能使用乌陵和土明,而它们只能给出“是”或“否”的答案。上帝曾指示以色列人,在重大决策时可以使用乌陵和土明来求问他的心意(出埃及记 28:30;民数记 27:12-21)。借着这种方式,以色列人实际上是把决定权交托给上帝,而非自己作主。  

10:22 当以色列人聚集来选定君王时,扫罗其实已经知道自己被拣选了(10:1)。然而,他并没有主动站出来,而是躲藏在物资堆中。我们有时也会因害怕失败、害怕别人的眼光,或是不知所措,而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然而,我们需要预备自己,勇敢地承担未来的责任,并且相信上帝的供应,而不是被自己的软弱感所限制。  

10:24 不久前还在牧场上寻找驴子的扫罗,如今成为了以色列的君王。尽管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家境富裕,但他成为上帝所拣选的第一位君王,仍然令人感到意外,特别是因为他并没有显赫的属灵背景,也不算是一个特别敬虔的人。然而,上帝的拣选并不总是符合人的期待。他有时甚至不会拣选最有能力的人,而是拣选最适合完成他计划的人。有时,上帝可能允许一个领导者失败,以教导百姓宝贵的功课。无论上帝拣选你承担重要任务,还是拣选了你认为不适合的人,都要学会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上帝的计划。  

10:25 与其他国家的君王不同,以色列的君王有明确的责任和规矩(申命记 17:14-20)。外邦的君王常被视为神明,可以自行立法,完全不受约束。但以色列的君王必须服从更高的权柄——天地的主宰。以色列人如愿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君王,但撒母耳在向君王和百姓交代时,特别强调以色列的王权必须与外邦君主不同。“存留在耶和华面前”意味着撒母耳将这份记录王权责任的文件存放在米斯巴的圣所中,以作为立约的见证。  

10:26-27 一些人忠心地追随扫罗,而另一些人则轻视他。对于所有的领导者来说,批评是难以避免的,因为他们总是站在最前线。当时的扫罗并未理会那些反对他的人,但后来他却被嫉妒之心所吞噬(19:1-3;26:17-21)。在带领他人时,我们要虚心听取建设性的批评,但不必浪费精力去在意那些无论如何都会反对我们的人。相反,我们应该专注于那些愿意支持和帮助我们的人,并且要谨慎选择自己的朋友和顾问。  

10:26 由于当时以色列尚未有固定的政治首都,扫罗回到了他的家乡基比亚,并在那里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的第一座首都。这一举动标志着以色列政治中心的确立,而当时的宗教中心仍然设在拉玛。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