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上 1 -  撒母耳的出生 (附应用注释)

撒母耳记上 1 - 撒母耳的出生 (附应用注释)

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撒母耳记上 1


以利加拿和他的家眷

1 以法莲山区有一个拉玛的琐非人,名叫以利加拿,他是苏弗的玄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是以法莲人。 2 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名叫哈拿,另一个名叫毗尼拿。毗尼拿有孩子,哈拿却没有孩子。

3  这人每年从本城上到示罗,敬拜万军之耶和华,向他献祭。在那里有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和非尼哈当耶和华的祭司。4 每逢献祭的日子,以利加拿把祭肉分给他的妻子毗尼拿和毗尼拿所生的儿女。 5 他给哈拿的却是双分,因为他爱哈拿。耶和华却不使哈拿生育。 6 她的对头毗尼拿因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就常常惹她发怒,要使她生气。 7 年年都是如此。每当她上到耶和华殿的时候,毗尼拿就这样惹她发怒,以致她哭泣不吃饭。 8 她丈夫以利加拿对她说:“哈拿,你为何哭泣?为何不吃饭?为何伤心难过呢?有我不比有十个儿子更好吗?”


哈拿和以利

9 他们在示罗吃喝完了,哈拿就站起来。祭司以利坐在耶和华殿门框旁边的位子上。 10 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向耶和华祈祷。 11 她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你使女的苦情,眷念不忘你的使女,赐你的使女一个子嗣,我必使他终生归给耶和华,不用剃刀剃他的头。”

12 哈拿在耶和华面前不住地祈祷,以利注意她的嘴。 13 哈拿心中默祷,只动嘴唇,听不到她的声音,因此以利以为她喝醉了。 14 以利对她说:“你要醉到几时呢?不要再喝酒了!” 15哈拿回答说:“我主啊,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烈酒都没有喝,只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 16 不要将你的使女看作不正经的女子。我因极其难过和生气,所以一直祷告到如今。” 17 以利回答说:“平平安安地回去吧。愿以色列的上帝允准你向他所求的!” 18 哈拿说:“愿你的婢女在你眼前蒙恩。”于是妇人上路,去吃饭,脸上不再带愁容了。


撒母耳出生和奉献

19 他们清早起来,在耶和华面前敬拜,就回去,往拉玛自己的家里。以利加拿和妻子哈拿同房,耶和华顾念哈拿。 20 时候到了,哈拿怀孕生了一个儿子,哈拿给他起名叫撒母耳,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

21 以利加拿和他全家都上去,要向耶和华献年祭和还愿祭。 22 哈拿却没有上去,因为她对丈夫说:“等孩子断了奶,我就带他上去朝见耶和华,让他永远住在那里。” 23 她丈夫以利加拿对她说:“就照你看为好的去做吧!可以留到儿子断了奶,愿耶和华应验他的话。”于是妇人留在家里乳养儿子,直到断了奶。 24 断奶之后,她就带着孩子,连同一头三岁的公牛,一伊法细面,一皮袋酒,上示罗耶和华的殿去。那时,孩子还小。 25 他们宰了公牛,就领孩子到以利面前。 26 妇人说:“我主啊,请容许我说,我向你,我的主起誓,从前在你这里站着祈求耶和华的那妇人就是我。 27 我祈求为要得这孩子,耶和华已将我向他所求的赐给我了。 28 所以,我将这孩子献给耶和华,使他终生归给耶和华。”

他就在那里敬拜耶和华。


应用注释

1:1 撒母耳记上记载的事件发生在以色列仍由士师治理的时期,可能是参孙晚年的时候。撒母耳是以色列最后一位士师,同时也是第一位在王朝时期担任祭司和先知的人。他是良好士师的典范,以上帝的话语治理百姓,而非随心所欲行事。他也是膏立扫罗为以色列第一位君王的人。虽然本章以“有一个人”开头,但故事的真正焦点是哈拿及其信心。

1:2 旧约中许多伟大的领袖,如亚伯拉罕、雅各和大卫,都曾有不止一位妻子。然而,这并非上帝起初设立婚姻的本意,也不是他今天对婚姻的旨意。创世记 2:24 说明婚姻是两人成为一体。那么,为什么多妻制仍存在于以色列呢?(1)它使家庭能够生育更多子嗣,以提供劳动力,并确保家族延续。子女众多被视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2)在许多年轻男子因战事丧生的社会环境下,多妻制被接受为一种支持女性的方式,否则她们可能会无依无靠。然而,圣经从未认可多妻制,反而常常记载它所带来的家庭问题,如哈拿和毗尼拿的故事所示。

1:3 当时会幕(即会见之幕)设立在示罗,这是以色列的宗教中心(约书亚记 18:1)。每年三次,以色列所有成年男子都必须到会幕参加宗教节期,包括逾越节和除酵节、七七节、住棚节(申命记 16:16)。以利加拿定期朝圣,以遵行上帝的诫命。(关于朝圣的规定,可参考出埃及记 23:14-17;关于会幕的更多信息,可参考出埃及记 40:34。)

1:6 哈拿不能生育,在旧约时代,不育的女性常被视为低人一等。对她们的丈夫而言,这也是一种社会上的羞辱。在当时的经济体系中,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劳动力来源,也承担着赡养父母的责任。若妻子无法生育,她通常需要按中东古代习俗,让自己的婢女代她生子。尽管以利加拿有权休妻(丈夫可以休掉不孕的妻子),但他仍深爱哈拿,并未因社会压力而抛弃她。

1:7 上帝对哈拿的计划包括延迟她的生育时间。毗尼拿只看到了哈拿的外在处境,而上帝却在按他的计划行事。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人正在挣扎于上帝未曾即时回应的祷告,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支持他们,我们就能帮助他们坚守信仰,并对上帝的时机充满信心。

1:8 虽然哈拿知道丈夫爱她,但他的安慰无法消除她的痛苦。她仍听得到毗尼拿的嘲讽,并让那些刺耳的言语侵蚀她的自信。我们无法阻止他人对我们的不公批评,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回应。与其沉溺于苦恼,不如珍惜上帝所赐的美好关系。这样,我们可以用盼望和积极取代自怜和绝望。

1:10 哈拿有足够的理由感到灰心和痛苦。她无法生育,丈夫另娶的妻子还不断嘲弄她(1:7);她深爱的丈夫无力解决她的问题(1:8);连大祭司以利也误解了她的动机(1:14)。然而,哈拿并未因此发怒或放弃希望,而是向上帝倾诉。
我们可能也会经历“荒芜”的时期,在工作、事奉或人际关系上毫无进展。当我们感到无力和孤单时,凭信心祷告并不容易。然而,正如哈拿所经历的,祷告为上帝的作为开启了道路(1:19-20)。

1:11 哈拿许愿,若上帝赐她一个儿子,她就把他终身献给上帝事奉。这可能是拿细耳人的愿,父母可以在孩子出生前为其许愿。拿细耳人要分别为圣,专门事奉上帝(民数记 6:1-4;士师记 13:5)。在誓愿生效期间,许愿者不能剪发。虽然有些誓愿是暂时性的,但哈拿对撒母耳的誓愿是终身的。

1:11 祷告时需谨慎许愿,因为上帝可能会让我们兑现承诺。哈拿迫切想要一个孩子,因此与上帝“立约”。上帝应允了她的请求,而哈拿也信守承诺,尽管这对她而言极为痛苦(1:27-28)。
虽然我们无法与上帝讨价还价,但他可能仍会回应带有承诺的祷告。当我们祷告时,需问自己:若上帝成就我的请求,我是否会履行我向他许下的承诺?忽视对上帝的承诺是对他的不忠,甚至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上帝信守他的应许,他也期望我们信守诺言。哈拿履行了承诺,而上帝赐给她五个孩子作为祝福(2:21)。

1:12-14 当我们注意到某人的行为似乎不妥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以利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便匆忙判断哈拿的行为。这提醒我们,很容易误解他人的动机和行动,而错误的假设可能带来伤害。要敏锐地意识到,每个人可能都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就像哈拿一样。

1:18 之前,哈拿因痛苦而几乎食不下咽,但此刻她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她态度的转变可能源于三个因素:(1)她真诚地向上帝倾诉,并毫无保留地向他祷告(1:11);(2)她得到了以利的鼓励(1:17);(3)她决心将问题交托给上帝(1:18)。这是对抗灰心的良方:向上帝倾诉真实的感受,将问题交托给他,并依靠属灵伙伴的支持。

1:26-28 为了履行自己的承诺(1:11),哈拿把她最珍贵的儿子交给以利,让他在上帝的殿中事奉。将她唯一的儿子奉献给上帝,意味着她愿意把自己的一生和未来都交在上帝手中。然而,撒母耳的生命原本就来自上帝,因此哈拿并未真正“失去”他,而是将他归还给上帝。
这些经文提醒我们,当我们向上帝献上礼物时,我们是献上微不足道的“象征”,还是甘心乐意地作出真正的牺牲?我们是把自己的一部分交给上帝,还是完全献上自己?

1:28 撒母耳至少已有三岁(当时断奶的年龄通常在三至五岁甚至更大)时,哈拿将他送到会幕中。哈拿说“我将他献给耶和华”,意味着她将撒母耳终身奉献给上帝的事工。当然,她并未忘记自己曾迫切想要的孩子。每年,她都会去看望撒母耳,并带给他新衣(2:19)。后来,撒母耳住在拉玛(7:17),即他父母的家乡(1:19-20)。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