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创世记 18
亚伯拉罕得儿子的应许
1 耶和华在幔利橡树那里向亚伯拉罕显现。天正热的时候,亚伯拉罕坐在帐棚门口。 2 他举目观看,看哪,有三个人站在他附近。他一看见,就从帐棚门口跑去迎接他们,俯伏在地, 3 说:“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请不要离开你的仆人走过去。 4 容我拿点水来,请你们洗脚,在树下休息。 5 既然你们来到仆人这里了,我再拿点饼来,让你们恢复心力,然后再走。”他们说:“就照你说的去做吧。” 6 亚伯拉罕急忙进帐棚到撒拉那里,说:“你赶快拿三细亚细面,揉面做饼。” 7 亚伯拉罕又跑到牛群里,牵了一头又嫩又好的牛犊来,交给仆人,仆人就急忙去预备。 8 亚伯拉罕取了乳酪和奶,以及预备好了的牛犊来,摆在他们面前,自己在树下站在旁边,他们就吃了。
9 他们对亚伯拉罕说:“你妻子撒拉在哪里?”他说:“看哪,在帐棚里。” 10 有一位说:“明年这时候 ,我一定会回到你这里。看哪,你的妻子撒拉会生一个儿子。”撒拉在那人后面的帐棚门口也听见了。 11 亚伯拉罕和撒拉都年纪老迈,撒拉的月经已停了。 12 撒拉心里窃笑,说:“我已衰老,我的主也老了,怎能有这喜事呢?” 13 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撒拉为什么窃笑,说:‘我已年老,果真能生育吗?’ 14 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到了所定的时候,我必回到你这里。明年这时候,撒拉会生一个儿子。” 15 撒拉因为害怕,就不承认,说:“我没有笑。”那人说:“不,你的确笑了。”
亚伯拉罕为所多玛祈求
16 三人从那里起程,面向所多玛观望,亚伯拉罕与他们同行,要送他们一程。 17 耶和华说:“我所要做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 18 亚伯拉罕必要成为强大的国;地上的万国都必因他得福。 19 我拣选他,为要叫他命令他的子孙和后代家属遵行耶和华的道,秉公行义,使耶和华所应许亚伯拉罕的话都实现了。” 20 耶和华说:“所多玛和蛾摩拉罪恶极其严重,控告他们的声音很大。 21 我要下去察看他们所做的,是否真的像那达到我这里的声音一样;如果不是,我也要知道。”
22 二人转身离开那里,往所多玛去;但亚伯拉罕仍然站在耶和华面前。 23 亚伯拉罕近前来,说:“你真的要把义人和恶人一同剿灭吗? 24 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真的还要剿灭,不因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了那地方吗? 25 你绝不会做这样的事,把义人与恶人一同杀了,使义人与恶人一样。你绝不会这样!审判全地的主岂不做公平的事吗?” 26 耶和华说:“我若在所多玛城里找到五十个义人,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整个地方。” 27 亚伯拉罕回答说:“看哪,我虽只是尘土灰烬,还敢向主说话。 28 假若这五十个义人少了五个,你就因为少了五个而毁灭全城吗?”他说:“我在那里若找到四十五个,就不毁灭。” 29 亚伯拉罕又对他说:“假若在那里找到四十个呢?”他说:“为这四十个的缘故,我也不做。” 30 亚伯拉罕说:“求主不要生气,容我说,假若在那里找到三十个呢?”他说:“我在那里若找到三十个,我也不做。” 31 亚伯拉罕说:“看哪,我还敢向主说,假若在那里找到二十个呢?”他说:“为这二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 32 亚伯拉罕说:“求主不要生气,我再说一次,假若在那里找到十个呢?”他说:“为这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 33 耶和华与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走了;亚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
应用注释
18:2-5 亚伯拉罕热切地款待这三位来客,罗得也是如此(19:2)。在亚伯拉罕的时代,人们的声誉往往与他们的待客之道密切相关——分享家中的食物和住所。即使是陌生人,也应被视为贵宾来接待。满足他人对食物或住所的需求,是顺服上帝的一种非常直接且实际的方式。它也是一种古老的建立关系的方法。《希伯来书》13:2暗示,我们像亚伯拉罕一样,可能会接待天使。下次遇到有机会满足陌生人需求时,这个想法应当在我们心中。
18:14 “耶和华说:‘凡事都难不倒耶和华吗?’”显然的答案是“当然不!”这个问题揭示了上帝的伟大。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具体需求融入这个问题中:“我生命中的这一天对耶和华来说太难了吗?”“我试图戒掉的这个习惯对他来说太难了吗?”“我正在遇到的沟通问题对他来说太难了吗?”这样问,提醒我们上帝与我们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促使我们求他赐力量来帮助我们。
18:15 撒拉撒谎是因为害怕被发现。恐惧是撒谎最常见的动机。我们害怕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情感被揭露,或者错误的行为被发现。然而,撒谎带来的问题比说实话更加复杂。你会发现,直接说出真相远比撒谎要好得多。
18:20-33 亚伯拉罕改变了上帝的心意吗?当然没有。更可能的答案是上帝改变了亚伯拉罕的心意。亚伯拉罕知道上帝是公义的,必定惩罚罪恶,但他可能对上帝的怜悯有所疑虑。亚伯拉罕似乎在试探上帝,想了解上帝的怜悯究竟有多大。他离开与上帝的对话时,深信上帝既仁慈又公正。我们的祷告可能无法改变上帝的心意,但它们可能改变我们,就像亚伯拉罕的祷告改变了他自己一样。祷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上帝的心意。
18:20-33 为什么上帝让亚伯拉罕质疑他的公义,并为这个邪恶的城市代求?亚伯拉罕知道上帝必须惩罚罪恶,但他也知道从经验中,上帝会对罪人表现出怜悯。上帝知道在这座城市中没有十个义人,但他出于怜悯允许亚伯拉罕为此代求。他还在毁灭所多玛之前怜悯地帮助亚伯拉罕的侄子罗得逃离。上帝不喜悦毁灭恶人,但他必须惩罚罪恶。他既是公义的,也是怜悯的。我们生命中最伟大的消息是上帝的怜悯也延伸到我们身上。
18:21 上帝给了所多玛人一个公平的机会。他并非对这座城市的邪恶行为一无所知,但出于他的公正和耐心,他给予这座城市的人最后一次悔改的机会。上帝仍在等待,给予人们回转向他(彼得后书3:9)。聪明的人会在上帝的耐心耗尽之前转向他。
18:25 上帝对所多玛人不公吗?他真的打算将义人和恶人一起毁灭吗?恰恰相反,上帝的公正得到了彰显。(1)如果城中只有十个义人,他便同意宽容整个城市。(2)他对罗得表现了极大的怜悯,罗得似乎是城中唯一与上帝有某种关系的人(即便这种关系可疑)。(3)他对罗得展现了极大的耐心,几乎是强迫他在所多玛被毁灭之前离开。记住上帝的耐心,当你被诱惑去认为他不公时。即使是最虔诚的人也应得到上帝的公义。我们可以感谢上帝,没有像对待所多玛那样将他的公义临到我们身上。
18:33 上帝向亚伯拉罕展示了,任何要求都可以提出,但要理解上帝的回答是从上帝的角度来的。这些回答并不总是与我们的期待一致,因为只有他知道整个故事。你是否因为只考虑你预期的答案,而错失了上帝更好的回答?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