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使徒行传 23
1 保罗定睛看着议会的人,说:“诸位弟兄,我在上帝面前,行事为人都是凭着清白的良心,直到今日。” 2 亚拿尼亚大祭司就吩咐旁边站着的人打他的嘴。 3 这时,保罗对他说:“你这粉饰的墙,上帝要打你!你坐堂是要按律法审问我,你竟违背律法,命令人打我吗?” 4 站在旁边的人说:“你竟敢辱骂上帝的大祭司吗?” 5 保罗说:“弟兄们,我不知道他是大祭司;因为经上记着:‘不可毁谤你百姓的官长。’”
6 保罗看出他们一部分是撒都该人,一部分是法利赛人,就在议会中喊着:“诸位弟兄,我是法利赛人,也是法利赛人的子孙。我现在受审问是为有关死人复活的盼望。” 7 说了这话,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争论起来,会众分为两派。 8 因为撒都该人一方面说没有复活,另一方面没有天使和鬼魂;法利赛人却承认两方面都有。 9 于是大大地争吵起来;有几个法利赛派的文士站起来争辩说:“我们看不出这人有什么错处;说不定有鬼魂或者天使对他说过话呢!” 10 那时争辩越来越大,千夫长恐怕保罗被他们扯碎了,就命令士兵下去,把他从众人当中抢出来,带进营楼去。
11 当夜,主站在保罗旁边,说:“放心吧!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
杀害保罗的阴谋
12 到了天亮,犹太人同谋起誓,说“若不先杀保罗就不吃不喝”。 13 参与这阴谋的有四十多人。 14 他们来见祭司长和长老,说:“我们已经发了重誓,若不先杀保罗就什么也不吃。 15 现在你们和议会要通知千夫长,叫他把保罗带到你们这里来,假装要详细调查他的事;我们已经预备好,在他来到这里以前就杀掉他。”
16 保罗的外甥听见他们设下埋伏,就来到营楼里告诉保罗。 17 保罗请一个百夫长来,说:“你领这青年去见千夫长,他有事告诉他。” 18 于是百夫长把他领去见千夫长,说:“被囚的保罗请我到他那里,求我领这青年来见你;他有事告诉你。” 19 千夫长就拉着他的手,走到一旁,私下问他:“你有什么事告诉我呢?” 20 他说:“犹太人已经约定,要求你明天把保罗带到议会去,假装要详细查问他的事。 21 你切不要随从他们,因为他们有四十多人埋伏,已经起誓,若不先杀掉保罗就不吃不喝。现在都预备好了,只等你的允准。” 22 于是千夫长打发那青年走,嘱咐他:“不要告诉人,你已将这些事报告我了。”
保罗被解交腓力斯总督
23 于是,千夫长叫了两个百夫长来,说:“预备步兵二百、骑兵七十、长枪手二百,今夜九点往凯撒利亚去; 24 也要预备牲口让保罗骑上,护送到腓力斯总督那里去。” 25 千夫长又写了公文,大略说: 26 “克劳第.吕西亚向腓力斯总督大人请安。 27 这个人被犹太人拿住,快被杀害时,我得知他是罗马人,就带士兵下去,把他救了出来。 28 因为我要知道他们告他的罪状,就带他下到他们的议会去。 29 我查知他被告发是因他们律法上的争论,并没有什么该死或该监禁的罪名。 30 后来有人把要害他的计谋告诉我,我立刻把他解到你那里去,又命令告他的人在你面前告他。”
31 于是士兵照所命令他们的,连夜把保罗带到安提帕底。 32 第二天,由骑兵护送保罗,他们就回营楼去。 33 骑兵来到凯撒利亚,把公文呈给总督,就叫保罗站在他面前。 34 总督读了公文,问保罗是哪一省的人;一知道他是基利家人, 35 就说:“等告你的人来到,我才详细听你。”于是他命令把保罗拘留在希律的衙门里。
应用注释
23:2-5 第一世纪著名历史学家约瑟夫记载,大祭司亚拿尼亚是一个亵渎神圣、贪婪且性情暴躁的人。保罗之所以激烈回应,是因为亚拿尼亚下达了一个违反犹太律法的命令——在没有审判的情况下就定保罗有罪并要惩罚他(参申命记19:15)。保罗说他“不知道”亚拿尼亚是大祭司,可能是因为对方的行为违背了他本应代表的律法;也可能这句话带有讽刺意味,暗指亚拿尼亚根本不配担任这个职位。
23:6-8 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是两派信仰迥异的宗教领袖。法利赛人相信身体复活,但撒都该人只承认摩西五经,而这些书卷中并没有清楚教导复活的真理。保罗巧妙地将辩论的焦点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他们之间关于复活的争议上,成功地使议会内部出现分裂。
23:6-8 保罗突然察觉议会中有撒都该人和法利赛人,这正是耶稣所应许信徒在面对逼迫时会得着的智慧(可13:9-11)。当我们因信仰遭受挑战时,也要警醒,圣灵会赐我们勇气说话,并引导我们说当说的话。
23:14-15 当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争执平息后,宗教领袖们又将注意力转回到保罗身上。这些人把政治和地位看得比神更重要,甚至计划再一次谋杀,就像当年对待耶稣一样。但神依然掌权。
23:16-22 青年人和孩子常常被成人忽略,认为他们年幼、无法为主做事。但这个少年在保护保罗的性命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保罗信任他,守卫也听了他的话。神可以使用任何年纪、只要愿意顺服他的人。保罗在提摩太前书4:12写道:“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保罗的外甥展现出信心、急迫感和尊重,成功拯救了保罗的性命。耶稣早已表明孩子在神眼中极为重要(太18:2-6)。我们也应给予孩子神所给予的尊重与重视。
23:16 圣经中只在这里提到保罗的家人。有些解经家认为,保罗归信基督后,家人就与他断绝了关系。保罗曾写道他为基督失去了一切(腓3:8),这很可能包括家人的关系。无论如何,他的外甥仍然关心他,并能在保罗被保护看管的状态下前来看望——因为当时罗马囚犯可以见亲友,亲友也可为其送餐或提供生活用品。
23:23-24 罗马千夫长命人将保罗押送到凯撒利亚。虽然耶路撒冷是犹太人政教的中心,但凯撒利亚是罗马政府在该地区的总部。神行事常常出人意料,也令人惊讶。他可以用任何方式让保罗去凯撒利亚,最终却选择用罗马军队来保护保罗脱离敌人。神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我们的想象有限,而祂无限。不要用你自己的方式去限制神。当神介入时,一切都有可能发生——甚至远超你所期盼的。
23:26 腓力斯是主后52至59年间犹太地的罗马总督,与彼拉多担任的是同一职位。虽然犹太人有不少自治权,但总督掌握军队、维持秩序并征税。
23:26(续) 路加如何知道吕西亚写信的内容?他写作时非常注重历史准确性,参考了许多资料来源(路1:1-4)。这封信很可能在保罗出庭时被宣读,也可能因保罗是罗马公民而将副本交给他。
24:1 控告者来了:大祭司亚拿尼亚、辩士特土罗和一些犹太领袖。他们为控告保罗走了约60英里来到凯撒利亚——犹太地的罗马政权中心。他们之前的谋杀计划失败了(23:12-15),但依然锲而不舍地试图杀害保罗。这次行动是有预谋并持续进行的。
24:2-9 特土罗是一位专门被请来在总督面前为宗教领袖辩护的辩士。他提出了三项指控:(1)保罗是麻烦制造者,煽动全球犹太人骚乱;(2)他是一个非法宗教派别(即基督教)的首领;(3)他曾企图亵渎圣殿。这些指控意图说服腓力斯执行死刑,以维护犹太地的稳定。
24:5 对保罗“搅乱天下”的指控过于模糊,无法构成法律实质。所谓“拿撒勒教派”是指基督徒,以耶稣的家乡拿撒勒命名。
24:10-27 虽然特土罗和宗教领袖极力指控保罗,但保罗逐条反驳他们的说法。特土罗无法提供具体证据来支撑模糊的指控,例如他们说保罗在亚西亚引起骚乱,但控告保罗的犹太人并未出席庭审作证。与此同时,保罗借机传讲福音,在辩护中见证基督(见24:14, 24)。
24:22 腓力斯担任总督已有六年,对基督徒(“这道”)并不陌生,因为基督徒温和的生活方式早已向罗马人证明他们并非制造骚乱之徒。
24:25 保罗与腓力斯的对话变得非常个人化,以致腓力斯感到害怕。像希律安提帕(可6:17-18)一样,腓力斯也娶了别人的妻子。保罗讲到“公义、节制和将来的审判”时,让腓力斯不安。许多人愿意谈论圣经,只要内容不触及个人生活。但一旦涉及实际生活,就会产生抗拒或逃避。神的话语极具能力,能使人知罪。在腓力斯的例子中,保罗的言语使他感到不适,甚至想中止谈话。福音必须深入人心,才能产生真实改变。当有人拒绝你传福音的信息时,可能正表明你的信息触动了他的内心。这时,你可以为他们祷告,求神赐你智慧去分辨他们抗拒的原因,并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回应。
24:27 犹太人在当地占多数,因此罗马政客常为维稳而顺从他们。保罗无论到哪都似乎引起犹太人的反对。腓力斯为了保住犹太人的好感,把保罗继续囚禁。后来他被召回罗马,职位由波求非斯都接替,大约在主后59或60年。非斯都上任后立即重新处理保罗的案子。
24:27 虽然神曾应许保罗要在罗马为他作见证(23:11),但保罗必须在狱中忍耐等候两年之久。除了这段拘禁时间外,保罗还有其他被迫等待、只能信靠神的时期。我们在等候神的过程中,会如何回应?焦虑?愤怒?沮丧?等候的过程是对信心和耐心极大的考验,而这也许正是为什么神常常将我们置于别无选择、只能依靠祂的境况中。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