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版本:和合本修订版(RCUVSS)
应用注释: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新国际版.NIV)
以斯帖记 1
亚哈随鲁王废瓦实提王后
1 这事发生在亚哈随鲁的时代,亚哈随鲁从印度直到古实统治一百二十七个省, 2 就是亚哈随鲁王在书珊城堡中坐国度王位的那些日子。 3 他在位第三年,为所有官员和臣仆摆设宴席,有波斯和玛代的权贵,各省的贵族与领袖在他面前。 4 他把他荣耀国度的丰富和他伟大威严的尊贵给他们看了许多日子,共一百八十天。 5 这些日子满了,王又为所有住书珊城堡的百姓,无论大小,在御花园的院子里摆设宴席七日。 6 院子里有白色棉和蓝色线,用细麻绳、紫色绳系在白玉石柱的银环上,又有金银的床榻摆在红、白、黄、黑大理石镶嵌的地上。 7 用金器皿盛酒,有很多不同的器皿,照王的厚意提供丰富的御酒。 8 饮酒有规定,不准勉强人,因为王吩咐宫里所有的臣宰,让人各随己意。 9 瓦实提王后在亚哈随鲁王的宫内也为妇女摆设宴席。
10 第七日,亚哈随鲁王饮酒,心中快乐,就吩咐在他面前侍立的七个太监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甲迦, 11 请瓦实提王后头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让各民族和官员观看她的美貌,因为她容貌美丽。 12 瓦实提王后却不肯遵照太监所传的王命前来,所以王非常愤怒,怒火中烧。
13 按王的常规,办事必先询问知例明法的人。那时,王询问通达时务的智慧人, 14 就是在王左右常见王面、在国中坐高位的波斯和玛代的七个大臣,甲示拿、示达、押玛他、他施斯、米力、玛西拿、米慕干: 15 “瓦实提王后不遵照太监所传的王命,照例应当怎样办理呢?” 16 米慕干在王和众官长面前回答说:“瓦实提王后这事,不但得罪王,并且有害于亚哈随鲁王各省的臣民。 17 因为王后这事必传到众妇人那里,她们就会藐视自己的丈夫,说:‘亚哈随鲁王吩咐瓦实提王后到王面前,她却不来。’ 18 今日波斯和玛代的众夫人听见王后这事,必向王所有的官长照样说,如此必造成无数的藐视和愤怒。 19 王若以为好,请降谕旨,写在波斯和玛代人的条例中,永不更改,不准瓦实提再到亚哈随鲁王面前,把她王后的位分赐给比她更好的妃子。 20 王的谕旨一传遍全国,国土纵然辽阔,凡作妻子的,无论丈夫是尊贵或卑贱,都必尊敬他。” 21 王和众官长都以这话为美,王就照米慕干的建议去做。 22 王下诏书,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语言通知各省,使凡作丈夫的在家中作主,各说本地的语言。
应用注释
1:1 以斯帖的故事始于主前 483 年,正是以斯拉记故事的中段。本书所记载的事件发生在尼布甲尼撒将犹太人掳到巴比伦(列王纪下 25 章)103 年后、所罗巴伯带领第一批被掳之人回耶路撒冷(以斯拉记 1–2 章)54 年后,以及以斯拉带领第二批人返回耶路撒冷(以斯拉记 7 章)25 年前。以斯帖生活在波斯帝国——自主前 539 年巴比伦灭亡后成为中东地区的主导强国。以斯帖的父母应该是那些选择不返回耶路撒冷的被掳者之一,尽管波斯王古列已经颁布法令允许他们返回。犹太人在波斯享有极大的自由,许多人留在那里是因为他们已经在当地定居,或因为害怕回国路上的艰难与危险。
1:1 亚哈随鲁是波斯的第五位君王(主前 486–465 年)。从以斯帖记第 1 章的事件可以看出,他骄傲而冲动。他的冬宫位于书珊城,也就是他在 1:3–8 节中举办宴会的地方。波斯君王常在出征前举办盛大的宴会。主前 481 年,亚哈随鲁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他的舰队虽在温泉关获胜,但在主前 480 年于萨拉米斯海战中被击败,只能返回波斯。以斯帖在主前 479 年成为王后。
1:2 此处“宫堡”指的是亚哈随鲁的皇宫。
1:4 这场庆典持续了 180 天(大约六个月),其真正目的是策划入侵希腊的作战战略,并展示王有足够的财富支撑这场战争。发动战争不仅是为生存,更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领土与权力。
1:5-7 波斯是当时的世界强国,而国王作为权力中心,是世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波斯国王喜欢炫耀自己的财富,甚至在胡须中佩戴宝石。珠宝是波斯男子的地位象征,连士兵上阵也佩戴大量黄金饰品。
1:9 古希腊文献称亚哈随鲁的妻子为阿梅斯特里斯,很可能是瓦实提的希腊语形式。瓦实提在主前 484 或 483 年被废,但古代文献记载她后来在其子亚达薛西执政期间成为太后。在亚哈随鲁统治末期,要么以斯帖去世,要么瓦实提藉着其子恢复了原先失去的影响力。
1:10-11 亚哈随鲁在酒意未醒之下,出于不洁和自私的欲望,在七位近臣的支持下做出轻率的决定。他的自制力和判断力因酒精而减弱。当人头脑不清楚时,很容易做出错误决定。决策应基于深思熟虑,而非情绪冲动。冲动之举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但在此情况下,上帝借此实现了祂的旨意。
1:10 有些臣仆和官员被阉割,以保护后宫安全,并防止他们有子嗣后图谋不轨,想建立自己的王朝。被阉割的官员称为太监。
1:12 王后瓦实提拒绝在国王全是男性的宴会中出面,可能是因为波斯的习俗禁止女性在众男人面前露面。这种波斯传统与王命令的冲突令她处于两难之地,她选择拒绝酒醉的丈夫,希望他日后能清醒过来。有些人认为,瓦实提当时正怀着亚达薛西(他于主前 483 年出生),她不愿在此状态下出现在公众面前。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她的行为违反了宫廷礼仪,也令亚哈随鲁陷入困境。波斯王的命令一旦发出,就无法撤回(参见 1:19 注释)。亚哈随鲁正在为进攻希腊做准备,召集全国重要官员来见证他的权力与威严。如果众人觉得他连妻子都无法管教,将削弱他作为古代君王最重要的“军事威信”。再者,亚哈随鲁已习惯事事随心所欲。
1:13-15 像古今多数领导人一样,亚哈随鲁身边有一批顾问,他几乎事事都咨询他们。这些顾问的智慧往往决定君王的成败。先知但以理就是大流士和居鲁士王的顾问(但以理书 6:28)。
1:15 古代中东国王通常与妻子关系疏远。亚哈随鲁的表现就说明了这一点:(1)他有后宫(2:3);(2)他对瓦实提不尊重(1:10-12);(3)以斯帖成为王后后,也常常长时间见不到他(4:11)。
1:16-21 这些人的判断或许因饮酒而模糊。显然,这项法律并不能真正让全国妇女尊敬丈夫。米母干的建议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压制态度。男女之间的尊重应来自对彼此作为神所创造之人的珍视,而非法律的强制命令。至今,许多社会和文化仍未认识到这一点。强迫的顺从不会带来夫妻之间应有的爱与尊重。
1:19 许多波斯人认为国王如同神明,因此他颁布的法律或命令是永久有效的(参见 8:8 和但以理书 6:8-9 的注释)。即使该命令不当,也不能撤销;但若有必要,可以通过另立新法来抵消旧法的效力。
摘自与翻译《生命应用研读圣经》——第三版(新国际版)